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企業(yè)文化 工投文苑

《儒林外史》中的淮鹽味道

發(fā)布時間:2021-04-16 閱讀量:

□  胡可明

  古典小說《儒林外史(五十六回本)》成書于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先抄本傳世后初刻于嘉慶八年(1803)。它既不是國家政權編纂的正史,亦非鹽業(yè)紀實,但卻至少有20回共23處文字涉鹽,這在中國古典小說中實屬罕見。本拙文予以采擷(以下括號中文字為筆者所加,其余為《儒林外史》原文)以饗讀者并歡迎指正。

    第九回:“新市鎮(zhèn)公裕旗鹽店呈首:商人楊執(zhí)中,累年在店不守本分。嫖賭穿吃,侵用成本七百余兩,有誤國課懇恩追此云云?!保ㄕn即稅。自戰(zhàn)國起鹽稅成為僅次于田賦的第二大稅種,歷朝歷代都十分倚重。清順治朝鹽稅每年有白銀200萬兩,康熙朝達220——400萬兩,雍正朝380——600萬兩,乾隆朝60年間總額約9億兩,淮鹽每每占比為各鹽區(qū)之首。鹽課是絕不能侵用的!揭露在乾隆三十三年的兩淮鹽引案,高恒、普福兩任巡鹽御史和鹽運使盧見曾三位高官被乾隆命斬?。?/span>

    第十八回: “那(鹽捕)分府坐在轎里,一眼看見,認得是支鍔,叫人采他過來,問道:支鍔,你是本分府鹽務里的巡商,怎么黑夜吃得大醉,在街上胡鬧?”(鹽務官員都是有業(yè)績考成的,關系到職務升降、俸祿獎懲。其屬員如有不盡責而造成鹽課損失的,官員要承擔一定責任。支鍔作為鹽務管理人員,吃醉了酒,可能會誤了巡緝私鹽之責,該受訓斥,直至重處。下一回中就應驗了。)

    第十九回:“那姓支的是鹽務里的一個巡商……,他吃醉了,在街上吟詩……把巡商都革了,將來只好窮的淌屎!”(管鹽是個肥差!鹽商都要巴結(jié)的。這個支巡商,只因喝醉了一回酒被上司看到就被開革了,算他倒霉。)

  第二十二回:(坐在掛有“兩淮公務”旗號船上的牛玉圃):“我是要到揚州鹽院太老爺那里去說話的,你們小心伺候,我到揚州,另外賞你?!保〒P州鹽商萬雪齋家大廳)……中間懸著一個大匾,金字“慎思堂”三字,傍邊二行,“兩淮鹽運使司鹽運使荀玫書”。(鹽院指的是兩淮巡鹽御史或稱鹽政、鹽院,是朝廷的欽差,掌督征兩淮鹽課、查緝私鹽、調(diào)劑鹽價、糾察屬員等職權,一般人是得罪不起的,況且清朝的鹽運是最重要的官運行為之一。牛玉圃如此吆喝,就是要讓船夫用心伺候,讓別的船家為其讓道。兩淮鹽運使司運使為萬鹽商題匾,是他的一種榮耀。清朝淮商向朝廷及地方官府的報效是非常大方的:順康雍乾各代,都是白花花的銀子捐輸于國庫,對清廷的財政大有裨益。整個清朝鹽商共報效捐輸白銀8100萬兩余,其中淮鹽商人所捐達5400萬兩,占66.7%。鹽商報效后,可以獲得官府給予“加賞”食鹽而無需納稅,同時也可提高所賣鹽價。乾隆時著名的兩淮總商之一的江春還取得子“布衣上交天子”殊榮,與皇帝私交甚歡,其后代多人從文入仕。)   

  第二十三回:萬雪齋乃是淮鹽商人程明卿的“小司客(即替鹽商會官、拜客)”,“后來就弄窩子。因為窩價陡長,便贖了身出來,買了這所房子,自己行鹽;生意又好,就發(fā)起十幾萬來?!贝巳酥辽儆衅邆€妻妾!兒媳婦也是個翰林的女兒。(這里所說的“窩子”其實叫“根窩”,源于清初官府招商辦理兩淮食鹽運銷,是鹽商販鹽的憑據(jù),無根窩者不得販鹽。根窩可以世襲,也可以轉(zhuǎn)賣。起初根窩需一二千兩銀才可買得,嗣后有窩之家輾轉(zhuǎn)私售或借于他人販鹽,坐亨厚利。)還有一位顧姓鹽商,一位汪姓鹽商,均為徽州人。(自明朝嘉靖至清朝乾隆年間,移居揚州客籍鹽商80家,其中徽商60家。是時,淮商形成全國首屈一指的鹽商壟斷資本集團,著名的江、汪、許、程、洪、黃、方、鄭八大家均為徽商。民國歙縣志載:“兩淮八大總商,邑人恒占其四”,指的是江汪洪黃四大家。)

    第二十七回:季葦蕭說:“我因鹽運司荀大人是先君文武同年,我故此來看看年伯?!保ǔ⒃诋a(chǎn)鹽區(qū)設立鹽運使司始于元朝,明清二朝續(xù)之,其中淮鹽運司為其大者,乃因淮鹽產(chǎn)量巨,銷區(qū)廣,鹽稅高,對朝廷貢獻大。)

    第二十八回:辛先生道:“揚州這些有錢的鹽呆子,其實可惡!就如河下(其實是淮安有個叫做河下的地方,揚州有個叫南河下的地方,都是淮鹽商人聚居地。)興盛旗的馮家,他有十幾萬銀子?!保▍蔷磋饔谩胞}呆子”來形容鹽商,說明他從內(nèi)心瞧不起這些為富不仁的暴發(fā)戶。作者人生有個由富變窮的經(jīng)歷,他極厭惡鄉(xiāng)紳富豪的。所以魯迅先生評價他的作品是“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那些不仁不義的業(yè)鹺淮商更不在他眼中。)金先生道:“方家這畜生,賣弄有錢,竟坐了轎子到我下處來,把二百二十兩銀子與我。我把對聯(lián)遞與他。他,他,兩把把對聯(lián)扯碎!我登時大怒,把這銀子打開,一總都摜在街上,給那些挑鹽的、拾糞的去了!”季葦蕭說:“你們在這里講鹽呆子的故事?……這些鹽呆子頭上戴的是方巾,中間定是一個水晶結(jié)子。”鮑廷璽問道:“我聽見說,鹽務里這些有錢的,到面店里,八分錢一碗的面,只呷一口湯,就拿下去賞與轎夫吃?!保ú徽撌琴I對聯(lián)的錢照付而當場撕碎對聯(lián),還是將所買的面只嘗了一小口就賞于轎夫吃了,都是淮鹽商人太有錢了,擺譜之行為?;窗埠酉潞蛽P州南河下的淮鹽商人,家家雇傭包廚,每天換食譜,一周不吃重茬菜,根在揚州和淮安的淮揚菜就是這些鹽商們“吃”出來的。)

    第二十九回: 董書辦道:“荀大人因貪贓拿問了,就是這三四日的事?!保ㄓ袑<抑恼f吳敬梓是以生活中的原型人物構成了小說中的鮮活的社會形態(tài)。這位揚州運司衙門的荀大人,當是現(xiàn)實中的兩淮都轉(zhuǎn)鹽運使司運使盧見曾。該盧于乾隆二年(1737)任兩淮鹽運使司運使,剛到任半年余,即因兩淮鹽務官銀虧空一萬余兩而被遣送回籍,后又被發(fā)配到新疆。乾隆十九年(175666歲時重新獲任兩淮鹽運使司運使,七年后卸任。乾隆三十三年(1768)再被查出兩淮鹽務虧空過千萬兩銀,其任職時間較長,任上虧額亦巨,遂被下獄,死于行刑前,終年78歲。從吳敬梓完成《儒林外史》時間來推算,謂“荀大人因貪贓拿問了”,當是指盧見曾第一次丟官被遣送回籍時。據(jù)有關資料,盧見曾交際廣泛而愛才好客,不拘小節(jié)且仗義疏財。吳敬梓與這位淮鹽官員有較密交往,盧對吳有恩慧施受之誼,甚至是《儒林外史》的創(chuàng)作也離不開盧的資助。而吳敬梓于乾隆十九年(1754)死于揚州,也是因生活無著去投靠盧見曾的。)

    第三十回:(鮑廷璽向杜慎卿介紹季葦蕭):今年又是鹽運司荀大老爺照顧了他幾百銀子,他又在揚州尤家招了女婿。(鹽務官員是肥差,其俸外進項是非??捎^的,如小說中鮑廷璽介紹的照顧季葦蕭幾百銀子,與現(xiàn)實中盧見曾資助吳敬梓無有不同。只可惜盧運使最終也是栽倒在兩淮鹽務虧空過千萬的案子上了,直至在獄中逝去而未能壽終正寢,亦為可悲。)

    第三十一回:天長杜少卿管家王胡子:“北門汪鹽商家明日酧生日,請縣主老爺,請少爺去做陪客。”(清朝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新安即徽州。明清時徽商雄踞中國商界五百年,有“徽商遍天下”一說。最先構成兩淮鹽商集團的主要成分是徽商,然后才有西北商如晉商和陜商加入。因明代時徽州與兩淮鹽區(qū)的揚州、淮安同屬南直隸,清康熙六年(1667)以前又同屬于江南省,所以淮鹽產(chǎn)區(qū)是徽商主要經(jīng)營之地。小說中杜少卿是官宦旺門之后,大鹽商宴請縣官請其作陪也是常理。)

    第三十五回:莊征君“只見岸上有二十多乘齊整轎子歇在岸上,都是兩淮總商來候莊征君,投進帖子來?!薄氨婝}商都說是:皇上要重用臺翁 ,臺翁不肯做官,真乃好品行!”“隨即是鹽院來拜,鹽道來拜,分司來拜,揚州府來拜,江都縣來拜,把莊征君急了,送了各官上去,叫作速開船,當晚總商湊齊六百銀子到船上送盤纏,那船已是去的遠了,趕不著,銀子拿了回去?!保ㄔ诨贷}地面上,只要有官府的活動,則多有淮鹽商人參與其中,而他們常常能與官府大員平起平坐,摟肩搭臂同行。這些鹽商與官府大員都不是為莊征君的“好品行”而來,只是期冀他以后高升了能幫到他們。)

    第四十回:(揚州宋為富總商納沈瓊枝為妾。當沈瓊枝知道非為正室而大鬧并設法逃走后,)宋總商說:“我們總商人家,一年至少也娶七八個妾,都像這般淘氣起來,這日子還過得!他走了來,不怕他飛到那里去!”(從沈瓊枝由宋家廳上走到為她安排的住處所見的一番描寫,足可見該宋總商之家資萬千了!而其竟娶多達七八個妾,更是豪奢至淫了!當沈瓊枝父親將宋總商騙娶其女兒為妾告上縣衙時,知縣先也憤憤地說“鹽商豪橫一至于此!”但當宋鹽商打通了關節(jié)后,知縣立馬改變了態(tài)度,反說沈瓊枝父親是個刁健訟棍,將其押解回常州去了,可見鹽商財力之厚足以左右官府的施政行為?。?/span>

    第四十一回:(偶遇逃到南京的沈瓊枝)杜少卿:“鹽商寶貴奢華,多少士大夫見了就銷魂奪魄,你一個弱女子,視如土芥,這就可敬的極了!但他必要追蹤,你這禍事不遠?!保梢婝}商財力和勢力也讓人可怕!宋鹽商后來真的促使官府來捉拿沈瓊枝了,萬幸的是沈瓊枝最終還是得以化解危機,逃脫了宋家的魔掌。)

    第四十三回:貴州都督府湯家二少爺:“他說他東家萬雪齋有兩船鹽,也就在這兩日開江,托吾們在路上照應照應。”(鹽商們總能找得到門路,這就請到都督府少爺保護他的鹽運順暢了!可鹽船在一處叫做大姑塘的地方,被兩百只小船上的人打劫而去,兩位都督少爺沒法護住萬雪齋的鹽,而舵工卻是被萬鹽商買通了的彭澤縣衙門打了個皮開肉綻?;贷}因為價高,不少窮苦人食不起,或者是有些人搶劫官鹽以私賣,所以小說中的這種打劫鹽船的事屢見不鮮,連官府也無可奈何。)

    第四十四回:湯鎮(zhèn)臺聽罷大喜,留蕭柏泉住了兩夜,寫了聘書,即命大公子,叫了一個草上飛,同蕭柏泉到揚州去,往河下賣鹽的吳家拜余先生。……又有一家,是徽州人,姓方,在五河開典當行鹽,(吳姓鹽商應當是居住在揚州的南河下。五河位于安徽北部,境內(nèi)有淮河、澮河、漴河、潼河、沱河五河交匯。安徽向為淮鹽銷區(qū),五河縣與淮安隔洪澤湖相望,既是淮鹽銷區(qū),也是淮鹽向安徽全境銷售的必經(jīng)之地。)“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盛似一年,不說別的,府里太尊、縣里王公都同他們是一個人。時時有內(nèi)里幕賓相公,到他家來說要緊的話。”(方姓鹽商實力雄厚,在當?shù)貏萘艽?,地方官府都成為了他的后臺。實際上是鹽商進貢了官府,官府力挺了鹽商。這在后面還有表述。)

    第四十六回:上頭委人訪查當鋪“剝削小民”,虞華軒低言道:“只有仁昌、仁大方家這兩個典鋪。他又是鄉(xiāng)紳,又是鹽典,又同府縣官相與的極好,所以無所不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保ā跋嗯c”有雙方攜手謀利之意。官府與不法鹽商聲氣相通,結(jié)成利益同盟,成為當?shù)匕傩杖遣黄鸬暮趧萘?。?/span>

    第四十七回:《虞秀才重修元武閣  方鹽商大鬧節(jié)孝祠》 “人也還怕:是同徽州方家做親戚;”“而今我那左近有一分田,水旱無憂,每年收的六百石稻。他要二千兩銀子。前日方六房里要買他的,他已經(jīng)打算賣給他,那些莊戶不肯?!薄扒f戶因方府上田主子下鄉(xiāng)要莊戶備香案迎接,欠了租子又要打板子;所以不肯賣與他”(可見方姓鹽商之霸道與可惡!方鹽商的勢力及影響力還表現(xiàn)在:五河縣要重修節(jié)孝祠,即公用故老牌位存放處。虞華軒秀才和親戚余大先生分別通知各自至戚到時參加他兩家已故老人牌位入祠儀式,但結(jié)果都不來。虞余兩家本也不是尋常百姓,兩大家族的舉人、進士、貢生、監(jiān)生共六七十位、秀才共六七十位,卻與滿縣官員及名流,都去參加方鹽商老太太牌位入祠儀式。)而方家那“執(zhí)事擺了半街,……四鄉(xiāng)八鎮(zhèn),幾十里路的人都來看?!保ǜ鼞灹朔禁}商在當?shù)氐牡匚缓陀绊憽#?/span>

    第四十八回:鄧質(zhì)夫:“小侄自別老伯,在揚州這四五年。近日是東家托我來賣上江食鹽。寓在朝天宮?!保ǔ鞂m在南京。古代官府對食鹽控制措施是,產(chǎn)有定額——超產(chǎn)不入計劃官府不收且有定為私鹽的風險,運有運道——規(guī)定的運輸路線,銷有引地——官府劃定的銷區(qū),也稱為引地?;贷}銷區(qū)為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六省。江蘇省內(nèi)又分淮南、淮北兩片產(chǎn)區(qū)各有引地,其中“上江八岸”即江寧、江浦、六合、上元、高淳、溧水、句容、儀征,專銷淮南鹽區(qū)出產(chǎn)之鹽。)

    第四十九回:“這萬老爺……他那時也是個秀才,……那時鹽務諸公都不敢輕慢他……”(鹽商萬雪齋并非是個秀才就拿住了鹽務官員,而是他的財富以及他對朝廷官府的報效捐輸。特別是康熙、乾隆二位皇帝都曾六下江南,淮鹽商人對皇帝之奉迎和“孝敬”是無所不用其極,深得皇帝寵信,地方官員當然是得罪不起了。有的總商還凌駕于鹽務官員之上,如康熙朝兩淮巡鹽御史張應詔在“眾商總即淮鹽總商有公務進見”時無奈地說:“太爺們,你饒了我吧!”只能哀求而不敢嚴厲逐出去。)

  第五十五回:“我們這位馬先生前日在揚州鹽臺那里下的是一百一十兩的彩,他前后共嬴了二千多銀子?!?/span>(民與官有彩對弈,一般是民對官“明輸暗送”。小說中這位馬先生竟能贏了揚州鹽官的錢,這個中必有貓膩。但從小說情節(jié)來析,當是這位言者拿揚州鹽臺來為這位馬先生架勢,反倒說明鹽務官員因博利賭臺而在普通百姓眼中失去了應有的份量。)

  吳敬梓并非鹽務官員亦非鹽商,家族更無人有淮鹽產(chǎn)、銷、管的經(jīng)歷,緣何在其《儒林外史》那么多回中引入了淮鹽的內(nèi)容?這可能與他的生平經(jīng)歷及創(chuàng)作手法有關。吳敬梓是安徽滁州全椒縣人,青少年時期隨任職教育的父親在贛榆縣生活過,后又在南京秦淮河畔作“秦淮寓客”,晚年還多次作客揚州與兩淮鹽運使盧見曾交往。出生地全椒和作寓客的南京都是淮鹽行銷地,干于是淮鹽產(chǎn)區(qū)之一,揚州是淮鹽運銷之樞紐,吳敬梓來來回回在這些地方過往,接觸了許多與淮鹽有關聯(lián)的人和事,作為創(chuàng)作取景地,淮鹽產(chǎn)銷區(qū)是個很大的空間,吳敬梓巧妙地利用了。更主要的是,淮鹽在清朝乾隆前達至鼎盛,他的小說《儒林外史》也恰在乾隆朝前半葉動筆并收筆,當時淮鹽在國家經(jīng)濟社會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能不影響到他的構思創(chuàng)作。吳敬梓個性放蕩豁達,不喜功名利祿,而在用心于筆端直刺向八股文和那些追求庸俗勢利的文人同時,也無可避免地譏諷和鞭笞了世業(yè)淮鹽而致富后為富不仁的鹽商們。至于他講述的口吻上是明朝的事,其實是清朝的現(xiàn)實,這從“總商”一詞的運用即可證實,明朝是沒有業(yè)鹺者“總商”一說的,也許是怕遭遇文字獄吧。